传承历史 即是未来——太平品牌“老料新说”系列(3)

一部太平品牌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民族保险发展史的缩影。《太平人寿创业十年记》中曾写道,“吾人于创设之初,即矢志于华商保险业之发扬光大,冀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二十载心血,终使太平人寿成为华商保险界的旗帜!” 以史为鉴,回溯公司早期经营的方方面面,太平人寿不忘初心投身寿险事业,砥砺奋进履行保障职责。作为中国太平旗下的专业寿险子公司,太平人寿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感召下,勠力同心,开启复兴“百年民族品牌”的新纪元。

2017年,是太平品牌88岁的生日。这对于每一个为其奋力耕耘的员工来说,注定有着不平凡的意义。王小锋,一名在太平人寿宁波分公司开业初期,便投身保险业务一线的员工,正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这个有着近百年峥嵘历史的民族品牌,那无以言表的热爱。

收藏,收藏老物件,收藏太平的老物件,是王小锋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还记得第一次蹲在纸浆厂废品车上翻“宝贝”的时候,王小锋心里真是五味陈杂。“一方面极不愿意看到自己想找的东西,可一旦看见了,又觉得如释重负。”王小锋所说的“想找的东西”,便是散落在全国各地的,与太平品牌发展息息相关的老物件。在这些老物件中,有老保单、老票据、老年历卡等等,而他此番展示出的“老物件”,便是其众多藏品中,最能表现太平人寿早期治业理念的老广告图。

旧书摊上寻“太平”:两张太平人寿老广告背后的故事

“这份东西是我从一位上海藏友手中‘抢购’的。”王小锋说着,指尖点了点一份泛黄的纸张,眉宇间流露出些许骄傲的神色。只见那图样设计的很有新意,公司名称呈对角线式,将品牌LOGO、业务特色、公司地址、slogan等四类信息分块描述,一目了然。“赔款迅速”、“手续简便”等字眼,与如今太平人寿所秉持的“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治业理念一脉相承,读来尤为令人动容。再看那十六个“寿”字相围的品牌标识,古朴大方,不但表达出太平人寿愿借保险之力,保障民众长寿的美好心愿,还大为提高了公司的品牌辨识度,使其“太平保险,保险太平”的slogan一度走红民国沪上老百姓的“朋友圈”。

旧书摊上寻“太平”:两张太平人寿老广告背后的故事

还有一幅广告图很有深意,“当初保存状况不太好,纸上有脚印和褶皱痕迹,费了一番功夫才清理熨平。”王小锋如是说。在这份广告图上,“太平”两字尤为醒目,广告语非常简明,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但王小锋却认为它“恰能代表保险公司的良心”。原来,抗日战争爆发后,时局动荡、民不聊生之景比比皆是,老百姓十分希望能过上“太太平平”的日子。于是,太平人寿从中国传统伦理需求的角度出发,以刊发广告的形式,宣扬“人寿保险,可以补偿人生由于意外灾害所致之经济损失,实为人事剧变中最妥善之救济方策”的保险理念,且“惟保寿险者乃真正良夫贤父”,一时间,百姓对太平人寿的产品趋之若鹜,投保者逐年增多。

可见,早期的太平人寿堪称当时中国民族寿险企业的表率。其广告内容均从中国家庭、伦理道德,以及人民生活的根本需求出发而设计,充分展现出太平人寿保障民生社稷的初心、履行社会责任的决心,是太平人寿坚定践行“保险业姓保”的有力佐证。

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中国太平旗下的专业寿险子公司,太平人寿全面继承和发扬太平品牌88年来“用心服务、诚信经营”的理念,不忘初心投身寿险事业,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以全面执行集团“精品战略”为目标,让“保险就是保太平”的“潜意识”代代传承,日久弥新。(陈艺林)

本系列文章历史顾问: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赵兰亮教授

特别鸣谢:太平人寿宁波分公司王小锋老师为本文提供部分史料图片

本系列文章参考文献:

①赵兰亮:《近代上海保险市场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②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太平发展简史》,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③上海市档案馆藏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档案,Q334-1-6-170。

④上海市档案馆藏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档案,Q335-1-8-1。

⑤上海市档案馆藏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档案,Q335-1-8-21。

⑥上海市档案馆藏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档案,Q335-1-24。

⑦《中国保险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责任编辑:梁蒙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0-2022河南沸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聘信息|广告服务|服务条款|免责声明|网站地图|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