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孙凯杰】近日,银行系公募鑫元基金的一纸公告,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公告显示,原副总经理王辉将离任,转任高级专员岗。

资料显示,王辉于2013年8月加入鑫元基金,任首席市场官;2016年升任副总经理,至今接近10年。1990年起,他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市分行非银行处、南京证券公司上海营业部、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威海路营业部及上海营销中心任职。
官网信息显示,本次调整后,鑫元基金高管团队共6人,其中3人具有南京银行背景,其余3人有丰富的银行、公募、会计师事务所等履历。
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从管理岗位调任普通职能岗位,令市场浮想联翩。
9月3日,大河财立方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王辉本次转任,主要是因为他已临近退休,先从高管职位上退下来。
鑫元基金由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与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80%,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0%,目前共有89只公募基金产品,合计管理规模为2135.58亿元,在全市场排名36位。
南京银行2025年中报显示,鑫元基金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3.56亿元,同比增长17.47%;净利润为1.07亿元,同比增长18.99%。两项数据在全市场公募基金中均进入了前25位。
一直以来,银行系公募基金天生具有渠道优势,但客群风险偏好普遍更低,与之对应的,正是货币型、债券型基金规模占比较高。
Wind数据显示,鑫元基金的货币与债券型基金规模已达2084.99亿元,占整体规模的97%。市场其他的银行系基金中,也不乏权益型产品占比较低的情况。
例如全市场管理规模排名第11位的建信基金,权益型产品(以混合型+股票型为例)占比只有4.3%,中银基金为3.84%,浦银安盛基金为3.19%,上银基金为1.32%、兴银基金为3.12%。
与此同时,也有银行系公募深耕权益领域,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例如工银瑞信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招商基金和永赢基金,旗下权益型产品占比分别达到22.6%、19.5%、19.4%和14.32%。
通常来讲,权益型基金产品成长性更高,综合费率收入比货币型、债券型基金更可观。对于鑫元基金来说,如何在保证稳步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权益产品的布局,也是他们下一步的重要课题。
南京银行2025年中报提到,报告期内,鑫元基金持续优化投研梯队建设与考核机制,开展权益能力提升攻坚项目,强化资产配置专业能力,各类产品业绩稳中有进。下一步,将遵循“上接国家战略与政策导向,下接客户需求”的原则,加速延展产品线,基于投资者真实需求,合理布局产品发行节奏。
今年以来,鑫元基金多只主动权益基金跑赢沪深300指数,年初至今回报超过20%的基金达到9只。相比于2024年末,多只产品在上半年规模增长幅度较高,例如鑫元数字经济增长了337%、鑫元鑫动力增长了70.56%、鑫元鑫享增长了60.36%。
当然,与今年动辄净值翻倍、规模激增逾十倍的“明星基金”相比,鑫元基金在收益弹性上仍显温和。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尽管热门绩优基金已密集发布限购,社交平台上仍不断有个人投资者提问“还能不能上车”,热度可见一斑。
知情人士也透露,鑫元基金已发和储备的指数产品线已涵盖宽基、行业、主题、策略等多种类型,同时正在布局当下火热的ETF领域,首只产品或已接近落地。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靳静波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