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夏晨翔】编者按
A股20家白酒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全面揭晓,白酒企业间,正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生存图景与发展韧性。为深入解读周期之下的行业真相,大河财立方特别推出《解码A股白酒上半年》策划,从多个维度,揭秘酒企抗周期能力的核心密码。
当白酒行业告别高速增长、迈入深度调整期,业绩压力正成为推动A股白酒上市企业管理层变动的“核心导火索”。
今年以来,A股白酒上市企业中,既有洋河股份、金种子酒任期未满的高管“提前离场”,也有酒鬼酒、舍得酒、皇台酒业等酒企陷入高频人事动荡。而贵州茅台、水井坊等新任管理者上任一年后,交出的答卷也备受关注。
这场人事变动潮,既是部分酒企应对业绩下滑的被动选择,也折射出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生存”转型中,“求变”与“求稳”的平衡。
提前离任
业绩压力下的新老交替
行业深度调整期的业绩压力,正在推动部分酒企核心高管“提前离场”,新老交替加速。
7月1日,洋河股份发布公告称,张联东因工作调整辞去公司董事长等职务。辞职后,张联东不在洋河股份及控股公司担任其他职务。
20天后,47岁的顾宇当选为洋河股份董事长,成为A股7家百亿营收规模白酒企业中最年轻的掌舵者。
2021年2月上任的张联东,原定任期届满时间为2027年4月。在执掌洋河股份的几年间,曾一度带领公司实现业绩高速增长。
财报显示,2021年度,洋河股份实现营收253.5亿元,同比增长20.14%,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营收下滑的局面;2022年度,其营收迈上300亿元门槛;2023年,洋河股份归母净利润突破百亿元。
然而,随着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存量竞争、结构增长、品牌集中等趋势正在持续凸显,市场竞争更聚焦于头部企业。在此背景下,2024年5月,张联东提出,为了可持续发展,洋河股份不再盲目追求高增长,主动降速转型。
但主动“踩刹车”也使洋河股份的业绩受到影响。2024年度,洋河营收跌破300亿元大关,归母净利润跌幅超30%,行业排名由第三滑落至第五。今年上半年,洋河股份的营收、净利润继续呈现下滑态势,
如今,首次直接掌舵企业的顾宇,如何审视并破解洋河股份面临的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同样在7月1日,金种子酒原总经理何秀侠也因工作调整离任,距离其原定任期到期日仅剩四个多月。
2022年,金种子酒引入华润战略投资。在华润啤酒有近20年工作经验的何秀侠携多位华润系高管入驻金种子酒,并就任公司总经理职位。
彼时的金种子酒,扣非归母净利润已连续三年亏损。何秀侠上任后,推进了精简产品线、借助华润渠道优势探索啤白渠道融合模式,加快大商优商的开发引进工作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但从后续业绩表现看,似乎收效甚微。
2022年度至2024年度,金种子酒扣非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今年上半年,更是同比下降2226.38%。
接替何秀侠担任代总经理的刘辅弼,同样出自“华润系”。面对持续低迷的业绩和严峻的行业环境,他能否带领金种子酒走出亏损泥潭、实现战略破局,仍是待解之题。
上任一年
继任者交出怎样答卷?
2024年5月29日,张德芹正式出任贵州茅台董事长。
彼时的茅台直销收入占比大幅提升,经销商渠道份额增速缓慢。而在销售终端,“飞天”茅台的价格也在持续下滑,经销商利益进一步被挤压。
上任之初,张德芹便提出“经销商是茅台的家人”,并向市场抛出一系列举措,如多地“企业申购1499元飞天”政策暂停、取消投放12瓶大箱飞天及开箱、部分区域15年陈年茅台酒和精品茅台暂停发货、暂停投放茅台1935酒合同计划等。
此外,酱香系列酒也成为贵州茅台寻求突破的关键。去年12月23日,2025年贵州茅台酱香酒经销商联谊会上,酱香酒公司方面透露,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将茅台王子打造成茅台酱香酒的第二支百亿元大单品。数天后,茅台王子迎宾事业部、汉酱事业部与茅台1935事业部三大事业部宣告成立。
不过,2025年上半年,贵州茅台直销渠道同比增长约18.63%;批发代理(经销)渠道同比增长仅约2.83%。这也意味着,2025年上半年,直销渠道仍是贵州茅台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经销渠道出现明显乏力。
另一方面,2025年上半年,贵州茅台的茅台酒实现营收755.9亿元,同比增加约70.23亿元;系列酒实现营收137.63亿元,同比增加仅约6.16亿元。
此外,代表经销商预付款意愿的合同负债指标也出现明显异动。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贵州茅台合同负债为55.07亿元,同比减少44.86亿元,同比下滑44.89%。
另一位上任一年的酒企高管是水井坊总经理胡庭洲。
胡庭洲上任后,水井坊持续进行电商渠道全景布局,并于2024年年底正式启动O2O新零售业务,与美团闪购、京东秒送等头部平台合作,提供即时送达服务。
今年3月,胡庭洲还在水井坊2025战略发布大会提出“水井坊”+“第一坊”双品牌战略,其中“水井坊”聚焦次高端价格带,“第一坊”打造高端品牌,共同推动品牌价值的全面提升。
不过,2025年上半年,水井坊营收14.98亿元,同比下滑12.84%;实现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滑56.52%。
具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水井坊高档产品营收13.05亿元,同比下滑14%;中档产品营收0.87亿元,同比下滑10.37%,反映出产品结构升级仍面临不小挑战。
高管频繁更迭
战略连贯性面临考验
事实上,随着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高管频繁变动已成为多家白酒企业共同面临的现象。
大河财立方记者梳理发现,酒鬼酒自2024年起便进入人事调整密集期。
2024年2月,中粮酒业董事长高峰接替王浩出任酒鬼酒董事长;同年6月,在酒鬼酒任职十余年且分管销售业务的副总经理王哲辞职;12月,郑轶辞去总经理职务,由曾任职酒鬼酒且拥有中粮酒板块多年经验的程军“回归”接棒;今年1月,酒鬼酒再发公告,聘任韩朝武、吴新真为公司副总经理。
舍得酒业自2020年复星入主后也进入了人事高频更替阶段,曾出现6位董事集体辞职,董事长在两年内更换3次的情况。
2024年10月,舍得酒业副总裁王维龙离职;今年3月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邹庆利在财报披露前突然请辞,其复星财务背景及任期未满便离职,引发外界对内控体系和财务稳健性的疑虑;今年7月,董事倪强辞职,延续了公司近年来的动荡态势。
不仅一、二线品牌如此,区域酒企也面临类似问题。以皇台酒业为例,今年6月,董事长赵海峰担任代董秘。而在此之前,皇台酒业三年内已更换3位董事会秘书,每任任期均未超过16个月,岗位持续性明显不足。
高管团队轮换的背后,是白酒行业整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生存的战略转折。
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示,白酒行业分化加剧,名酒企业依托品牌与渠道优势仍保持增长,而二、三线酒企则面临更大经营压力。
在这一背景下,管理层频繁更迭犹如双刃剑。新领导者可能为企业注入新思路与资源,但过多变动也可能削弱战略连贯性与团队稳定性,尤其当高管在短期内批量离职或任期未满即退出时,往往引发市场对企业治理结构和长期战略执行力的疑虑。
酒水行业研究者、千里智库创始人欧阳千里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说,白酒企业调整架构,一方面,新组织架构、管理团队可以激活新的圈层,构建新的生态,从而形成鲶鱼效应,倒逼老的生态作出正向改变;另一方面,新的组织架构、管理团队也能改革旧有的顽疾,如调整市场、提升价格、更迭产品。
酒类分析师蔡学飞认为,人事频繁变动是行业进入调整周期之后,企业积极求变的一种表现,更多可以看出企业对于战略的权力再细分,整体表现出更加年轻化、更加放权、更加贴近市场、更加关注产业效率提升等调整意图,这是企业在行业调整期试图通过人事结构优化来提升整体竞争力与经营效率的结果。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靳静波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