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丁洋涛】 近日,国家邮政局发布2025年9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报告显示,9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达459.6,同比提升3.9%。数据表明,中国快递市场在9月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无人化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综合运输网络不断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核心指数“两升两稳”,规模与能力双轮驱动增长
2025年9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呈现“两升两稳”的结构性特征。
首先是快递市场规模扩张领跑。发展规模指数为589.3,同比激增9.3%,预计9月业务量、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2%和7%,前三季度业务量将突破1450亿件,收入超万亿元,自3月起,单月业务量连续7个月超160亿件。
其次,快递业务能力稳步增强。发展能力指数达228.8,同比增长1.9%,转运枢纽升级、国际航线加密等基建投入见效。
最后,快递服务质量趋势企稳。服务质量指数690.8,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公众满意度预计为85分,同比提升1.2分,重点地区72小时妥投率86.4%,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发展趋势指数69.3,继续保持景气区间。
解码快递规模突破:消费激活、区域平衡和产业融合
9月份快递发展指数的提升和快递规模的突破,与国内消费需求提升、快递区域发展结构优化和产业融合持续深化密切相连。
在内需释放托底的背景下,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超9万亿元,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内生动能。快递行业有效满足节假日、毕业季、开学季等消费需求,深化与文旅体育协同发展,提升农村消费服务广度与深度,市场规模稳步扩大。自3月以来,单月业务量均超160亿件。
快递发展区域结构逐步优化。其中,中西部成为增长引擎,宁夏、贵州、青海、山西等省(区)快递业务量增速预计将超30%。例如,新疆通过推进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目前村级快递服务覆盖率稳定保持在96%以上。新疆通过“全国发集运中心,集运中心发新疆”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推动电商在疆建仓,实现包邮服务。例如,京东物流在喀什建仓后,当地消费者可享受次日达服务。
产业融合不断深化,为快递业务量提升带来新增量。今年9月26日,顺丰首次在阳澄湖启用智能转运中心,通过冷运三轮车、冷运无人车及新型冷运转运笼实现大闸蟹从捕捞到运输的全链条冷链覆盖。该转运中心单日吞吐量达40万件,并采用全自动分拣系统。
配送时效提升,头部快递企业技术重构服务生态
如何提升快递时效,是头部快递企业一直钻研的主要议题,随着无人技术的规模化落地和数智系统的持续优化,头部企业正在重构快递服务生态。
在无人物流技术投入方面,无人车、无人机纷纷登场。例如,超3000台中通无人配送车每天在250多个城市运送超20万件包裹,累计运行里程已逾2000万公里;京东物流无人机跨江物流配送项目,实现首批大闸蟹上市从江苏“飞到”上海,只需15分钟就能横跨长江口,相比于陆路运输减少行程130公里,缩短2.5小时。
快递数智化水平升级,为快递行业降本增效。9月份,京东物流发布了“超脑大模型2.0”+“异狼”具身智能机械臂,全新升级的物流“超脑大模型2.0”,全面走向Agentic AI(代理式人工智能),实现智能设备的自主决策,“异狼”可解决物流场景海量非标包裹的自动化码笼难题;8月份,申通快递广东揭阳新中心启用,新场地建筑面积达16.4万平方米,配备高速交叉带、NC分拣系统等智能设备,实现分拣自动化与运营高效化。
截至10月11日,2025年快递业务量已突破1500亿件,较去年提前37天,印证行业增长韧性。随着顺丰、京东物流、中通等企业技术投入加码,以及中西部“包邮区”加速成型,快递业将进一步夯实经济循环“大动脉”角色。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靳静波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