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深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郑州银行在行动”系列报道之一
郑州银行:注入金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更是河南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机遇所在。
广袤的中原,希望的田野上大有可为。在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金融机构如何担当和作为?“我们将把对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体现到具体行动上,厘清思路,真抓实干,为乡村振兴贡献金融力量。”日前,全国人大代表、郑州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天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重锤击响鼓 不遗余力服务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今明两年的头号任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当前,我省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最后的决战决胜阶段,更需金融的鼎力支持。
对此,郑州银行当仁不让。2018年,郑州银行专门成立了“郑州银行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政策措施;下设精准扶贫机构,明确开封分行为兰考地区业务主办行,商丘分行为扶贫小额贷款主办行;出台《扶贫贷操作手册》等一系列制度规范,还制定和实施了尽职免责制度,确保一线员工敢做、愿做、会做精准扶贫工作。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郑州银行成绩斐然:产业扶贫方面,探索出“银行+政府扶贫机构+企业+贫困户”的“3+1”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郑州银行刚刚公布的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该行涉农贷款人民币343.12亿元,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发生额人民币5646.7万元,带动了1152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社会扶贫上,该行总行工会向郑州慈善总会捐款200万元,大力支持慈善公益事业;教育扶贫上,该行开封分行为当地小学捐款人民币30万元。
“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越到关键时候越要响鼓重锤。”王天宇表示,新的一年,郑州银行将在项目、资金、产品设计上向贫困地区重点倾斜,打通普惠金融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该行将加强对农村的调研,做好网点的下沉、产品的设计,进一步提高农民金融知识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真正惠及农村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助力河南打赢脱贫攻坚战。
兴实干之功 重心下沉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向全国人民描绘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乡村振兴”又成热词。对此,不久前参加全国两会的王天宇感触很深。
他认为,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都与郑州银行这样坚持“支农支小”的本土金融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说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是向农村输送资金的‘主动脉’,我们就是将资金送达最基层地区的‘毛细血管’。”王天宇说。
实际上,郑州银行自成立以来,就坚守“立足县域、支农支小”,既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精细化和特色化的金融服务,也通过绿色信贷等渠道,持续改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此,郑州银行还陆续在全省七个县域设立了23家支行,并发起设立了中牟、鄢陵、新密、扶沟、新郑、确山、浚县等7家郑银村镇银行,成功实现了“向省内延伸、向基层下沉”。
如果说网点建设是郑州银行支持“三农”的硬指标,金融服务则是郑州银行支持“三农”的软实力。近年来,郑州银行以满足“三农”企业融资需求为问题导向,精心研发推出“结伴赢”“林权质押贷款”“厂商银贷款”“农家乐”等涉农贷款产品,将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的供应链信息进行有机整合,使实体经济与金融有效结合。与此同时,该行还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减少贷款审批层次,开辟绿色通道,建立“三农”企业“金融超市”,为其提供高效、便捷的授信服务。
发展普惠金融也是郑州银行的一项工作重点。王天宇介绍,郑州银行已经根据乡镇实际情况,下沉网点,帮助乡村提升“造血”功能。“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主动送金融、送资金、送培训到农村去,贴近‘三农’,贴近群众需求,打造出个性化的特殊产品,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壮阔70年,奋进新时代。在祖国70周年华诞到来之际,郑州银行正满怀信心、脚步铿锵,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让绚丽中原更加出彩。(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逯彦萃 通讯员 沈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