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春旺】 近日,非上市寿险公司接连披露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据大河财立方记者统计,截至2月12日,已披露最新偿付能力报告的60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13万亿元,同比增长12.2%。除信泰人寿未披露盈利,59家寿险公司净利润合计达247亿元,相较2023年亏损超百亿实现逆转,同比增长344.81%。
保费收入头部效应凸显 泰康、中邮双雄领跑
2024年,非上市寿险公司保费收入整体保持高增长,但结构性分化加剧。据统计已披露的60家非上市寿险公司数据,全年保费收入突破1.13万亿元,同比增长12.2%。
具体来看,泰康人寿以2283.24亿元的保费收入蝉联榜首,同比增长12.37%;中邮人寿紧随其后,保费收入达1349.4亿元,同比增速22.82%,两者合计贡献行业总保费的32%。
银行系险企集体发力,中小机构增速悬殊。银行系险企凭借渠道优势表现亮眼,除去上述中邮人寿,工银安盛、招商信诺、建信人寿、农银人寿、中信保诚保费收入分别为458.08亿元、414.83亿元、409.97亿元、369.93亿元、299.66亿元,保费收入排名前十险企中银行系险企占六席。
与此同时,国民养老以330%的增速成为黑马,保费规模增至48亿元。然而,部分中小险企深陷困境,保费收入负增长,其中降幅较大的险企有恒安标准养老、华汇人寿、小康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96.1%、-52%和-66.1%,行业尾部风险暴露。
业内人士认为,增长动力源于寿险公司产品结构优化与监管政策驱动,预定利率下调和“报行合一”政策倒逼行业转型,保障型产品占比提升,银保渠道成本优化,推动业务质量改善。但政策双刃剑效应显现,部分公司因渠道积极性受挫导致保费承压。
42家公司盈利 扭亏为盈成主线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59家非上市寿险公司(信泰人寿未披露净利润及投资收益情况)合计净利润达247亿元,较2023年亏损超百亿实现大幅逆转,同比增长344.81%,但盈利分化显著,头部机构贡献了行业大部分利润。
具体来看,其中有42家寿险公司盈利,17家公司亏损。泰康人寿以146.05亿元净利润稳居榜首,同比增长6.27%;中邮人寿凭借投资端改善与新会计准则调整,从2023年亏损超百亿逆转为盈利91.88亿元,跃居第二。银行系险企中,工银安盛、农银人寿净利润9.31亿元、8.86亿元,增幅分别达161.52%、381.52%,成为第二梯队主力。
几家欢乐几家愁,与大幅盈利相比,泰康养老以21.7亿元亏损居首,业务结构调整阵痛凸显。中信保诚人寿以17.65亿元亏损排名第二,中信保诚人寿已是连续第二年出现亏损,2023年中信保诚出现成立以来首亏,当年亏损金额8.27亿元。
亏损主因是准备金计提压力和退保激增,中信保诚人寿旗下的年金保险「智尚人生」年金保险C 款(投资连结型)去年累计退保金额达72.8亿元。北大方正人寿、英大人寿等也陷入亏损,反映部分机构在低利率环境下资产负债匹配能力薄弱。
业内人士指出,在2025年IFRS9/IFRS17全面实施前,部分公司提前切换新准则,导致净利润口径差异。例如,泰康养老在新准则下利润转正,而旧准则下仍亏损;中信保诚称按新准则计算已实现盈利。新准则通过“OCI选择权”平滑利润波动,但加剧了跨公司比较难度,投资者需关注合同服务边际(CSM)等长期指标。
资本市场回暖提振险企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成为2024年净利润反弹的核心推手。据不完全统计,59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平均投资收益率达4.32%,综合投资收益率提升至8.8%,显著高于2023年水平。
头部机构与特色中小公司表现突出。59家披露投资收益数据的人身险公司中,39家投资收益率数据超过4%,其中小康人寿以8.86%的投资收益率居首,中英人寿7.54%排名第二,复星联合健康、长生人寿、恒安标准人寿、中荷人寿、幸福人寿、招商仁和、国泰人寿、中银三星排名第三至十名,投资收益率分别为6.54%、6.27%、6.14%、5.72%、5.49%、5.47%、5.32%、5.27%。
同时低效机构风险暴露,华汇人寿因治理问题等导致投资收益率-0.86%,叠加保费停滞、薪酬畸高,成为行业风险案例。海保人寿投资收益率0.62%,是除华汇人寿外唯一一家投资收益率不足2%的寿险公司。
综合投资收益率方面,仅华汇人寿1家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为负,其余58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均在3%及以上,有20家非上市寿险公司的综合收益率超过了10%。
同方全球人寿、复星联合健康、恒安中英人寿居前三位,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7.93%、16.18%、15.59%。恒安人寿、中荷人寿、招商仁和、国泰人寿、华泰人寿、德华安顾、交银人寿排名第四至第十名,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5.57%、14.42%、14.26%、13.46%、12.73%、12.27%、11.92%。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2025年寿险负债端将开始从量变走向质变,建议关注储蓄型产品能否从传统型转向分红型、代理人队伍能否回归增长趋势、保障型产品是否会有所复苏。就资产端而言,报告预计短期内股票资产收益率为资产端收益主要影响因素,2024年权益投资表现前低后高,2025年投资端或先易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