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孙凯杰】 8月31日,公募基金2025年中期报告披露完毕。

相比于7月末发布的第二季度报告,中期报告内容更加详细,部分基金经理也分享了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今年以来,权益市场表现亮眼,沪深300指数涨幅达14.28%,超过95%的基金实现了正收益。在中期报告中,多数表现亮眼的基金经理,对后市仍保持乐观态度;但多名长期业绩稳健的基金经理,也表达了对于市场潜在风险的看法。

汇添富基金张韡:医药行业未来会开始体现长期成长空间

创新药是2025年最热的板块之一,多只港股创新药ETF领涨ETF市场。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的基金经理张韡在中报中表示,随着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提升,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药企业也会开始体现长期成长空间。

后市,她将坚守投资主线沿着以下方向布局:(1)创新药:产品有全球竞争力和成长空间的pharma(制药公司)和biotech(生物技术公司);(2)进口替代率低,壁垒高的优秀设备耗材龙头。

她认为,医药行业未来2~3年会持续展现出较好的抗周期性和科技属性,组合也会持续聚焦在中长期看好的几个方向上。

信达澳亚基金刘小明:国内的制造、出口和内需等仍将维持一定韧性

截至8月31日,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通信以62.85%的涨幅领跑全市场,多只重仓相关题材个股基金年内收益明显。

信澳业绩驱动也是其中一只。基金经理刘小明在中报提到,展望2025年下半年,预计国内宏观经济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逐步恢复,投资者信心已经相比之前几年明显修复。此外美股、A股和港股的流动性也预计维持较为充裕的状态,这将为资本市场较好的表现夯实基础。

他认为,虽然下半年贸易冲突、关税等事件仍然可能会对市场造成冲击,但整体而言国内的制造、出口和内需等仍将维持一定韧性。AI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他认为其中酝酿着较多的投资机会。

中欧基金冯炉丹:当前阶段最确定的投资机遇在于海外推理侧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金经理“新生力量”冯炉丹,她管理的中欧数字经济近一年跑出了240.41%的涨幅,2025年第二季度规模也相较于上一季度暴增12倍。

她在中报中表示,当前阶段最确定的投资机遇在于海外推理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未来最核心的观察变量则是更广泛商业闭环的形成。这既是她下一阶段的投资蓝图,也是驱动整个人工智能行业持续成长的核心引擎。与此同时,她密切关注国内AI产业商业化的进展,目前国内企业模型能力紧紧跟随海外头部模型,产业政策逐渐明朗,商业模式仍在探索。

尽管对AI行业持乐观态度,但她也提醒投资者,在技术快速发展与市场商业化进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具体而言,技术演进的速度可能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或政策风险等因素,可能影响投资回报。

因此,她建议在享受行业成长红利的同时,保持适度的风险意识,分散投资,并密切关注市场和政策动态。在AI技术迭代与全球商业路径逐步明朗的背景下,基金将持续密切跟踪行业动态,优化投资组合,把握AI革命带来的长期投资机遇。

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龙头企业或迎来估值修复

作为2021年市场追捧的“明星基金经理”,谢治宇依然可能是今年上半年业绩最为亮眼的一位。他管理的产品在2025年距离前高越来越近,也就意味着当年在高点买入的投资者,回本的希望越来越大。

谢治宇在中报中称,展望下半年,经济面临一定结构性压力,但不改整体向好的趋势。重点行业反内卷政策的推出有助于打破市场过度竞争的囚徒博弈,提振总体价格水平,进而改善企业盈利。但政策效果仍需要需求侧的配合,以保证价格传导机制能够顺利实现。国家在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的布局也至关重要,这决定了地方政府在反内卷过程中受到的制度约束。总体而言,他更看好相关龙头企业因为竞争压力的缓解而先于基本面改善迎来估值修复。

他表示,宏观企稳为投资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但盈利的机会还是主要来自行业的发展和公司业绩的增长。AI不仅带动上游算力投资进入景气周期,同时赋能智能硬件并驱动终端应用场景的不断演化。无论是AI眼镜、智驾汽车、还是智慧家居,都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国家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制度创新,以及企业对消费场景的改造也正以更潜移默化的方式重塑经济的运行模式,将价值分配和商业竞争带入下一个世代。制度优势、企业家精神和工程师红利,确保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将诞生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化视野的优质企业,发现并陪伴他们一起成长是作为价值投资者的使命和愿景。

大成基金徐彦、刘旭:目前寻找被低估的个股难度更大

面对市场的火热,两名长期绩优的基金经理,则不约而同地表达了“降温”的观点。截至8月31日,两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合计超过460亿元,近三年回撤均小于20%,是市场中广受投资者青睐的“长期稳健”型基金经理。

但在2025年,两名基金经理则双双跑输沪深300指数。而徐彦在今年3月发布的一只新基金,更是连续5个月空仓,基金资产中超过八成为银行存款,引发了部分投资者的不满。

徐彦在中报中表示,展望未来从不容易,展望股市的未来更难。

他还说:“也有人说是牛市,这我不懂。几年前牛市时仍有为数不少企业价值被低估的股票,现在环境则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和过去一样,我希望能继续寻找企业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同时继续维持偏低的股票仓位。有人觉得牛市刚刚开始,我觉得更大的挑战刚刚开始。”

刘旭在中报中表示,随着市场快速上涨,部分指数所代表的资产组合逐步出现泡沫化倾向,这对一些人来说是“蜜糖”,而对另一些人来说是“毒药”。

“我们并不排斥风格,我们致力于有能力前瞻性看到资产价值,这背后需要长期的积累。如果不能很好做到这点时,我们希望通过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资产组合来获得可持续回报。”刘旭说。

事实上,纵观市场,长期回撤相对较低的基金经理,在整体行情处于良好态势时,其管理基金的涨幅往往会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借助基金中报的披露内容,投资者也能够知晓这类稳健型基金经理在面对市场波动时的思考方式。

永赢基金任桀:市场热度越高,投资者越要适当性管理

作为今年全市场业绩排名第一的基金经理(年初至今回报),任桀却在中报中表达了相对冷静的观点。

他提到,团队在基金季报中连续提示,永赢智选系列是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工具型产品,其所布局的行业具有高成长性的特性,难免伴随着较大的市场波动。越是在市场热度高的时候,越是要认识到做好适当性管理的重要性,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

他也向投资者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这个产品的底层资产是什么,是否已经通过底层资产了解清楚产品的特性?第二,这类产品历史的最大回撤是多少,假如遇到极端情况,自己能否接受?第三,这笔投资期限有多长,自己对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什么区间以及是否愿意为此承担较大风险?”

任桀表示,作为基金管理人,他们希望先讲风险,再谈收益,投资者要充分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属性,才能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做这个投资。由于投资者行为的不确定性,投资者的真实收益和基金收益率总是存在一定的磨损,唯有更加理性的投资动作才能把基金净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投资者收益。他倡导分散投资、定投并设置止盈止损目标,不暴露太多风险敞口,用科学的资产配置策略守护财富。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靳静波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0-2022河南沸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聘信息|广告服务|服务条款|免责声明|网站地图|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