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夏晨翔 史冰倩】 在A股市场行情回暖、部分个股股价创下新高的背景下,9月份上市公司掀起一轮减持浪潮。
据大河财立方记者统计,截至9月28日,本月已有428家公司披露减持计划,且已有310家上市公司管理层完成减持,实现“持币过节”,月度减持总额高达120.45亿元。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分析称,由于相关公司股价快速攀升、累计涨幅显著,或已达到理想退出价位,引发大股东趁机高位套现。该举动短期内必然对个股股价形成压力,投资者应对减持规模较大,特别是高位密集减持的个股保持警惕,审慎评估其中风险。
月内已有400余家企业宣布减持
硬件设备行业居首位
上周末(9月27日至28日),A股减持公告再度密集发布。大河财立方记者统计,有近70家上市公司在两天内披露了减持公告,其中既有控股股东,也有企业高管。
9月28日晚间,科力尔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长聂鹏举计划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48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按照29日收盘价14.93元测算,聂鹏举将套现超2亿元。
从全月维度来看,减持规模更为突出。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本月已有42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减持计划,且行业分布呈现明显集中特征,主要分布在硬件设备、机械、化工、电气设备等行业。以去年9月1日计算,一年间,上述行业的区间涨幅平均值分别为101.08%、96.36%、73.7%、68.78%。
具体来说,光模块龙头企业中际旭创的减持动态尤为引人关注。今年以来,中际旭创股价涨幅近240%,并在9月23日创下历史新高。
高位股价也为股东减持创造了条件。中际旭创于9月26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中际控股拟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550万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49%。以当日收盘价测算,中际控股可套现约22.75亿元。
此外,临近国庆假期,“持币过节”的避险情绪也在加剧减持动力。截至9月28日,有310家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在本月完成减持计划,实现“持币过节”。
大河财立方记者统计,310家公司管理层减持金额合计120.45亿元,与8月份减持总额67.17亿元相比,增长79.32%,与去年9月份减持总额24.42亿元相比,增长393.24%。
减持主体类型多元
高管“组团”减持频现
本轮减持的实施主体类型多元,涉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高管及机构投资者等,拟减持股份数量从数百万股至数千万股不等。
大河财立方记者梳理发现,实控人在本轮减持浪潮中扮演重要角色。9月8日,新泉股份公告,实际控制人唐志华拟通过大宗交易或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974.61万股,占总股本的2%。按照最新收盘价88.31元计算,套现金额约合8.61亿元。
除了实控人,也不乏高管“组团”减持,不少高管持有的股份来源于公司IPO前取得或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获得。
9月28日,中泰股份发布公告称,包括章有虎、唐伟、周娟萍、俞富灿、刘晓庆在内的5位董事及高管,拟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21.0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323%。减持理由均为“个人资金需求”,减持股份来源均为IPO前取得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获得。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减持计划公布之际,公司刚刚释放了业绩预增的利好消息。根据公司最新的业绩预告,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净利润3.25亿~3.55亿元,同比增长71.36%~87.19%。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预计高达1.9亿~2.2亿元,同比增幅达187.60%~233.01%。
公告显示,中泰股份5位高管本次减持执行期为2025年10月28日至2026年1月27日。而目前公司的股价相较年内低点已经几乎翻了一倍。
同时,创投机构也是此次减持的重要力量。
以德福科技为例,创投基金拓阵基金对其投资长达8年后,于7月启动减持,而股价近半年200%的涨幅为其提供了回报空间。国家大基金也加入减持行列,年内已对通富微电、赛微电子等十余家科技企业实施减持,形成产业资本与财务资本的退出共振。
业内人士分析,此前在IPO阶段性收紧和二级市场行情不佳的情况下,创投机构减持相对较少,如今A股行情回暖,更多创投机构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渠道减持退出。
超八成减持原因系资金需求
有实控人17次减持用于偿债
从已披露的公告中可以看出,超八成减持原因均与资金有关,也有处置破产财产、偿还债务、基金到期退出等原因。
如9月14日晚间,盈新发展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湖南华建拟减持3935.88万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0.67%,减持原因系处置破产财产。
资料显示,盈新发展原名新华联,是一家集文旅景区开发运营、酒店管理、旅行社、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物业服务、规划设计等多产业布局、具备多业态综合开发能力的上市公司。
财务方面,2020年至2024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13.68亿元、33.52亿元、30.75亿元、29.92亿元、7.06亿元,累计亏损114.93亿元,已连续5年扣非净利润为负。
9月8日,诺普信发布公告称,公司实控人卢柏强及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3000万股公司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98%,减持原因为清偿债务。按照当时收盘价测算,套现金额约3.6亿元。
东方雨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卫国,在8月29日至9月25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和竞价交易两种方式,完成17次减持,累计减持4372.87万股,占公司总股份比例1.71%,套现4.79亿元。
这已是李卫国2024年以来第二次大规模减持。去年2月初到3月中旬,李卫国以16.08元/股的均价,减持东方雨虹4053万股,套现6.52亿元。
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2021年,东方雨虹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成交均价为55.78元/股,李卫国曾承诺为该计划提供兜底补足和年化利率8%的对应补偿。
不过,也有公司减持主要用于企业发展。如恒天集团减持恒天海龙股份,系为进一步聚焦主业,回收资金用于纺机主业发展;天津药物研究院减持德源药业股份,系为满足企业科研投入及经营发展需要;东方通信减持长芯博创股份,系为进一步优化公司资产结构,提高资产收益率等。
减持信披违规
月内已有4家上市公司收到警示函
在各大股东减持热情高涨之际,监管部门也加大了对信息披露规范性的关注。
9月26日晚间,永辉超市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四川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经查,今年4月21日至24日期间,永辉超市通过集中交易方式减持红旗连锁股票1360万股,在持股比例触及5%整数倍这一关键节点时,公司未按规定及时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也未停止相关股票交易,直至7月21日才补充披露《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其行为已违反资本市场相关监管规定。
无独有偶,银宝山新在同日披露,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淮安布拉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于9月4日在将持股比例变动至5%整数倍时,未依法停止交易相关股票,已收到深圳证监局下发的监管决定书。
值得注意的是,除持股比例触及5%整数倍的违规情形外,股份变动比例达1%未及时披露的问题同样引发监管关注。
卓胜微股东汇智投资在2022年9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因主动减持及被动稀释导致持股变动比例达到1%,但未按要求及时披露相关情况,直至今年8月8日才完成信息披露,由此收到江苏证监局的警示函。
不过,9月15日,卓胜微在深交所互动易回应投资者称,股东减持本身未违反禁止性规定,此次问题系对信息披露时限要求把握不准导致的程序性瑕疵,未对公司规范运作及投资者权益造成实质性影响。
此类事件背后,反映出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股东在股份变动过程中信息披露义务强监管态度。
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了重点事项监管,明确了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责任边界。
监管部门强调,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况发生较大变化,应当主动告知上市公司董事会,并配合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