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玉静】2025年10月15日,央行公布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其中,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900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9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35338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9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4%,增速较上月末低0.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7.2%,增速较上月末高1.2个百分点。

M1增速显著加快,创近55个月最高,超出市场预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总体上看,9月贷款同比延续少增,这一方面源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增长对贷款投放的需求有所下降,同时也与当前居民消费需求不旺,房地产市场持续处于调整状态,外部波动下企业投资需求受到抑制以及隐债置换等有关。9月新增社融连续第二个月同比少增,主要源于去年同期政府债券放量发行带动基数偏高,加之今年政府债券发行最高峰已经过去,政府债券融资连续同比少增。不过,从存量社融同比增速、M2同比增速等指标看,金融数据仍然明显领先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当前货币政策在逆周期调节方向持续发力。

M2-M1剪刀差持续收敛,达到2021年以来的最低值

央行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4%,增速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6个百分点;M1余额同比增长7.2%,较上月末继续提升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0.5个百分点。M2-M1剪刀差继续收敛,显示货币活化程度进一步改善。

M1方面,9月末M1同比增速升至7.2%,比上月末加快1.2个百分点,创近55个月最高。

温彬认为,M1增速延续上行走势,主要与四方面因素有关:一是季末贷款投放强度环比提升,存款派生加速。二是9月财政多支少收,政府存款向居民、企业存款转移。三是季末月份银行理财回表力度加大,非银存款对一般存款分流程度下降。四是权益市场交投热度不减,部分居民存款延续入市,交易性货币需求走升。

“M1增速延续上行,带动M2-M1剪刀差继续收敛至1.2%,达到2021年以来的最低值,表明更多资金转化为活期存款,有助于消费、投资等经济活动。”温彬表示。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则认为,近期M1增速上升较快,M2和M1增速“剪刀差”显著收窄,主要受上年同期M1基数下沉,以及隐债置换导致城投平台企业活期存款增加推动,并不代表房地产市场明显回暖,实体经济的消费、投资活跃度也有待进一步提升。预计伴随上年低基数效应逐步消退,9月很可能是本轮M1增速最高点。

居民短期经营贷需求承压,9月居民短贷同比少增1279亿

在人民币贷款方面,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9万亿元,环比季节性多增7000亿元,但同比少增3000亿元,拖累月末贷款余额增速较上月末放缓0.2个百分点至6.6%。

分部门来看,企业贷款方面,9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500亿元,王青认为,这与隐债置换影响有关,但近两个月少增幅度较7月明显收敛,显示随今年置换债发行收尾,隐债置换对企业中长期贷款的下拉作用明显减弱。同时,9月建筑业PMI录得49.3,仍处收缩区间,基建、房地产等项目施工进度或仍偏慢,也会对企业中长期贷款投放造成一定拖累。9月企业短贷同比多增2500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多减4712亿元,表明当月短贷和票据融资之间发生替代效应。

居民贷款方面,呈现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短贷同比少增的格局。王青认为,9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200亿元,背后是一线城市房地产政策优化调整,楼市有所回暖。9月居民短贷同比少增1279亿元,显示消费贷贴息政策短期效果可能较为有限,主要原因可能是居民消费需求偏弱,以及经济活力不足背景下,居民短期经营贷需求承压。值得一提的是,9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幅度较小,可能受居民中长期消费贷和经营贷需求偏弱拖累。

“总体上看,当前银行体系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裕,贷款利率持续处于低位,能够充分满足市场主体融资需求。9月末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为6.6%,还原债务置换影响后增速在7.7%左右,远高于名义GDP增速,表明银行贷款对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是当前支撑宏观经济景气度回升的重要力量。”王青认为。

存款搬家是否持续,业内态度分化

此前,随着股市的活跃以及“非银存款”与“居民存款”的此起彼伏引发对居民存款搬家的讨论。

居民存款搬家的去向一般是消费或者投资。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此前分析指出,本轮存款搬家开始于2024年下半年,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行与资本市场的赚钱效应是推动本轮存款搬家的主要原因。燕翔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低利率环境,多重积极利好因素也决定了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在当前居民定期存款占比仍然较高的情况下居民存款搬家趋势或将持续。

9月数据如何?央行数据显示,9月末非银存款大幅减少1.06万亿元,同比多减1.97万亿元,而同期居民存款增加2.96万亿元,同比多增0.76万亿元,王青认为,这表明“存款搬家”过程出现逆转。

中信证券研报分析认为,非银存款规模显著压缩,或与季末理财等资管资金回流至银行表内有关,属于正常季节性变化,预计10月理财规模将再度扩张,“存款搬家”现象仍将延续。

确保金融总量的合理增长可能仍然有赖于财政继续加码

王青认为,9月新增社融连续第二个月同比少增,主要源于去年同期政府债券放量发行带动基数偏高,加之今年政府债券发行最高峰已经过去,政府债券融资连续同比少增。不过,从存量社融同比增速、M2同比增速等指标看,金融数据仍然明显领先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当前货币政策在逆周期调节方向持续发力。

王青认为,往后看,根据外部环境波动、经济增长动能变化、物价水平走势,以及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要求,四季度货币政策还会保持支持性立场,主要发力点是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增加信贷可获得性,进而大力提振内需,有效对冲四季度外需波动可能对宏观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预计年底前央行有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这将激发市场主体内生性融资需求,结合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快推进带动配套贷款大规模投放,四季度新增贷款有望恢复同比多增,全年新增社融也将实现较大规模的同比多增。当前我国物价水平明显偏低,货币政策在适度宽松方向上有充分的空间,不用过早过度担心高通胀问题。

中金研报指出,由于9月房地产销售的数据可能带有一定的脉冲性质,9月居民中长期信贷的韧性可能较难持续。10月政策性金融工具会继续加快落地,对信贷可能会形成一定支持。虽然政策在短期可能对M1造成一定的脉冲式提振,但当前的政策力度可能难以支撑M2和社融增速保持当前水平。如果M2和社融增速持续回落,说明总体融资需求持续下降,经济动能不足,那么M1回升的持续性也可能不足,确保金融总量的合理增长可能仍然有赖于财政继续加码。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靳静波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0-2022河南沸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聘信息|广告服务|服务条款|免责声明|网站地图|不良信息举报